3.過程用大口徑直流鞍型線圈式?! ?/div>
4.爐內用渦電流差動流速式。
在圖3.6的a、b、c、d中示出了與四種用途相對應的結構圖,第I和第4種用于爐內,包括磁場裝置的整個流量計暴露在高溫下。與此相反,第2和第3種用于爐外,磁場裝置只限于較低的溫度。下面簡單說明這四種磁場裝置。
在1的場合由磁鐵與管路成同心圓和極片形成勻強磁場。磁鐵用鋁鎳鈷合金,極片用純鐵。因為在500℃左右的高溫下使用,所以應該在形成磁回路后,降低磁感應隨溫度變化而出現的非可逆變化,在高溫下進行熱干燥的熱處理。
在2的組合,磁鐵本身的溫度可以接近于室溫,因此,不需要上述的特殊處理。但是,為了減少漏磁,發揮磁鐵的性能,可用組合磁鐵來構成。
與2相反第3種需要外部電源等。有時還需要磁通修正裝置,但磁結構的限制少,設計的自由度大。第4種和過去的原理結構不同,它是相據差動變壓器研制的,其目的是用于檢測檢測部附近的流速,于液態金屬用電磁流量計的理論,詳細記載在舍克利夫的著作中。在實用中,輸出E用下式表示:
E=K1*K2*K3BDV
這里,B為磁感應(韋伯/厘米2);D韋管內徑(厘米);V韋流體平均流速(米/秒);K1為管壁輸出短路效應修正系數;K2為磁場端部流體短路修正系數;K3為管膨脹修正系數。不管那種場合,原理上管路材料都是非磁性的,電導率比流體低。所以,使用與配管相同的或較薄的奧氏不銹鋼管。為了很好的使金屬與液體接觸,除了要仔細的處理內表面外,焊接、檢查等也要和第3.2節一樣的進行。取出信號的導線,用在爐內時,可是用MI電纜,用在爐外時,可使用普通鋼線。但是,從減少因熱電動勢而引起的誤差的角度來講,要求芯線和管路是同樣材料。